苗木资讯

搜索
热搜: 乔灌木苗床小苗藤本植物竹类植物草花草坪古桩造型园艺盆景

“小苗木”长成“大产业”

发表时间: 2020-09-19

 初秋下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满眼都是丰收的景象,除了满园的硕果,一块块郁葱葱的苗木地格外引人注目,构成了菖蒲塘村的一道独特“景观”。

“再过两三个月,这批苗木就可以上市了,一株售价3至5元。”今年68岁的丁青青,蹲在一丘苗木地里,边查看苗木长势边向记者介绍。“可不要小看这些苗木,它可是我们的‘摇钱树’哩!”丁青青打趣道。

农民“土专家”丁青青在苗木基地查看苗木长势

丁青青是菖蒲塘村有名的“土专家”,也是村里最早引种水果、繁育苗木的“领军人”之一。

菖蒲塘村曾是一个典型的干旱贫困村。山多、耕地少、水缺、路烂,曾是这个地处武陵山片区深处贫困村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在王安全、丁青青等村党员及村主干、能人示范引领带动下,率先引种水果。如今,通过近40年发展,菖蒲塘村不仅成为全国闻名的“水果之乡”,还是全县优质水果苗木引种、育苗、示范、推广、服务的最大基地,科技育苗已成为了菖蒲塘村的一张闪亮名片 。

率先繁育苗木,敢做“吃螃蟹”的人

菖蒲塘村繁育苗木,要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村里水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菖蒲塘村又面临新的瓶颈。

“开始引种水果,我们购买苗木,但成本高,市场苗木也不多!”菖蒲塘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安全介绍说。

而当时菖蒲塘村水果产业已经起步,单靠从外面购买苗木已无法满足本村发展需求,而且当时市场上苗木也不多,价格贵,发展成本太高,怎么办?

常年在全国各地跑,已经熟练掌握嫁接和育苗技术的王安全、丁青青等党员、村主干、能人下定决心繁育菖蒲塘自己的苗木。

“自繁自育自种,水果产业才能发展壮大!”王安全、丁青青成为了菖蒲塘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一开始他们通过种子播种繁育实生苗,进行嫁接为成品苗,不仅保持品种的优良纯度,更加快了果树的结果时间。

“实生苗接嫁接为成品苗,虽然保证品种优良纯度,但抗病性稍弱,特别是猕猴桃易发溃疡病。”丁青青表示。

为了提高猕猴桃抗性、增强免疫力,他们不断进行创新,探寻改进育苗方法。

经过反复试验和选育,丁青青最终发现了“9801号”水杨桃(学名对萼猕猴桃)砧木,利用水杨桃砖木嫁接,极大降低了猕猴桃发病率。

“菖蒲塘村发展经久不衰,就是敢于走在别人前头,不断进行创新。”提起成功选育水杨桃砖木嫁接,丁青青显得相当自豪。

目前,这种嫁接方式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得到了市场及消费者的认可,成为菖蒲塘村的又一个“当家产业”。

从内需转向外销,成功打造育苗产业

随着菖蒲塘村水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渐渐带动了周边县市、乡镇、村跟着发展。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开始大面积种植猕猴桃。

产业规模扩大,市场对苗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敏锐的菖蒲塘人,及时地捕捉到这个市场商机。

上世纪90年代起,他们开始大面积繁育苗木,截止2019年底,全村育苗达540多万株,年创收入1020余万元。

“菖蒲塘苗木已经畅销全国各地,每亩创收6万元以上,效益好,供不应求。”提起村里猕猴桃苗市场销售情况,今年68岁的丁青青颇为激动,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去年,丁青青通过繁育苗木就实现了20多万元创收。“今年收入可能翻一番哩!”丁青青笑得更加灿烂。

村民田茂华过去居住在土砖房里,近年来,他通过繁育苗木、种植水果,每年实现创收10余万元,不仅建起了“小洋楼”,还过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日子一年一个变化,生活更加有盼头!”田茂华自信地说。

过去顶着“贫困户”帽子的村民田儒兵,通过繁育苗木、种植水果,也顺利脱贫致富。

随着菖蒲塘村育苗产业一步步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种植水果、繁育苗木,实现增收致富,育苗已经成为菖蒲塘村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是菖蒲塘村成功打造出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做大育苗基地,唱响菖蒲塘村品牌

今年,菖蒲塘村在做优现有苗木产业基础上,积极拓展发展思路,丰富育苗品类,努力打造成全县乃湘西地区优质水果苗木引种、育苗、示范、推广、服务基地。

“今年,菖蒲塘村育苗产业实现了两大突破!”在菖蒲塘村新村部,驻村工作队队长隆海江兴奋地表示。

据隆海江介绍,今年6月,菖蒲塘村成功与县库区移民事务中心签订了共建科技育苗基地合作协议,按照双方协议,菖蒲塘村负责提供土地、技术、科技育苗等服务,凤凰县库区移民事务中心负责订单采购,2020年菖蒲塘村要完成全县6000亩猕猴桃产业面积的科技育苗供应任务。

与此同时,菖蒲塘村还与县苗圃合作在吉信镇飞地近200亩,培育优质黄金茶苗,年产苗木达2000万株,所产茶苗直接对接全县供应。

“仅这两项,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百万元以上,下一步,我们继续做大做优我们水果、育苗等产业,唱响我们菖蒲塘村品牌。”对菖蒲塘村未来育苗发展,隆海江满怀信心。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