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资讯

搜索
热搜: 乔灌木苗床小苗藤本植物竹类植物草花草坪古桩造型园艺盆景

「注意」樱桃采后要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来年花芽质量!收藏

发表时间: 2023-11-30

大樱桃采收后仍要重视病虫害防治,防止早期落叶,以免影响第二年的花芽质量。夏季为害樱桃的主要病虫害有:真菌性叶斑病、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病、桑白蚧壳虫、红颈天牛和桃潜叶蛾等。

樱桃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和果实。叶片一般5月份开始发病,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叶脉间产生紫色或褐色的坏死斑点,同时在斑点的背面形成粉红色霉状物,后期随着斑点的扩大,数斑联合使叶片大部分枯死。有时叶片也形成穿孔现象,造成叶片早期脱落,叶片一般5月份开始发病,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2、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3、发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

4、谢花后至采果前,喷1~2次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600倍液,大生M-45800倍液等,每隔10~14天喷1次。

5、采果后应立即喷药防治,药剂可采用70%可湿性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保护性杀菌剂喷雾防治,上述杀菌剂可交替选用,并与1:1:200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同时应结合其他病虫害发生情况每月喷药1次。

细菌性穿孔病。

细菌性穿孔病是樱桃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常引起叶片严重穿孔、干枯,甚至发生早期落叶,严重影响了樱桃的种植产量。

樱桃细菌性穿孔病的主要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枝梢、果实;相对叶部来说,枝梢尤其是果实,较少发病。

叶片发病,初期形成水渍状小斑点,随病菌侵染加重,病斑扩大,形状不一,圆形较多,也有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颜色变成褐色(黑褐色或紫褐色),边缘角质化,周围多有黄绿色晕圈。发病后期,病部干枯,病健交界处发生裂纹,病部脱落,形成穿孔。

樱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皮层组织内越冬,以皮孔和叶痕附近居多。春季开花时,病原菌从气孔侵入叶片,随温度升高病原菌开始繁殖并形成病斑。最适发病温度25-26℃,当遇有降雨、大风天气时,病菌借风雨传播,并有利于病菌侵入,会加重发病。

樱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方法

1、科学建园

要避免在涝、洼地建园,而且细菌性穿孔病是核果类果树的共患病害,果园种植樱桃应避免与桃、李、杏等核果类果树混栽。

2、合理修剪

加强生长季修剪,及时抹芽、摘心、开角拉枝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将过密枝、徒长枝、细弱枝、病虫枝等疏除,降低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病几率。

3、水肥管理

合理浇水,并挖好排水沟,雨季及时排涝。同时,均衡施肥,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另外,还要合理增施中微量元素肥、微生物菌剂等,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

樱桃采收后应及时喷药预防,细菌性穿孔病一般多与其他叶部病害同时发生,所以在喷药防治其他叶部病害的药液中加入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发病后10-15天喷施一次,不同农药交替喷施效果更好。含铜杀菌剂对真菌性穿孔病和叶斑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流胶病

1、樱桃树流胶病发生原因

樱桃树出现流胶病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发生在树势弱、树龄大的果树。发生原因多样,主要由冻害、霜害、病虫害、水分过多或不足、施肥不当、修剪过重、土壤酸碱度等引起的。

2、樱桃树流胶病症状表现

发病部位稍肿胀,木质部分变褐后,会从皮孔或伤口处分泌透明胶状物,跟空气接触后逐渐转变成黄褐色至褐色,随着时间推移之后,会变成黑色硬块。发病部位树皮龟裂粗糙,严重时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枯死。

3、樱桃树流胶病防治措施

(1)选择透气性良好、土质肥沃的沙土壤或壤土栽植,增施有机肥料,防止旱、涝灾害,提高树体抗性。避免冻伤和日灼,彻底防治枝干害虫,避免机械损伤。

(2)对已发病的枝干,要及时彻底刮治,并涂抹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30倍博医消毒,然后用多菌灵粉或轮腐净加黄泥土和水,调成糊状涂抹伤口,用塑料条包扎。

(3)平时如发现流胶病,随时可刮除流胶后,用稼美滋、树大夫、过氧乙酸、树皮康复剂类或梧宁霉素等涂抹伤口。

(4)流胶病防治,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起垄栽植,在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实施起垄栽植,这是因为,甜樱桃种植当中使用起垄栽培技术有助于增加土层深度,对原本脆弱的甜樱桃根系环境进行相应调整,因此使得甜樱桃的果实产量及果实品质均可以得到大幅提升。其发生流胶病的情况也得到有效控制。

5、药剂防治:预防流胶病可在采果后结合防治叶部病害,喷2—3次的40%的氟硅唑乳油4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或25%吡唑醚菌酯粉剂2500倍;

秋季落叶前,喷铜制剂如波尔多液或喹啉铜粉剂200倍液,共喷2—3遍。对已发病的树要刮除胶体,在流胶初期用刀在病斑处纵割几刀挤出汁液,然后涂刷石硫合剂有一定效果;另一种方法是将病部刮去,然后伤口涂抹40%氟硅唑乳油200倍液,或21%的过氧乙酸水剂5倍液,或灰铜制剂(100克硫酸铜、300克氧化钙、1000克水)。

桑白蚧壳虫

桑白蚧为害症状以成若虫群集固着在枝干上吸食汁液,生长期也偶在果实和叶片上为害,可影响树势、可诱发其它病害,第一代幼蚧可造成樱桃果面不洁等。

该虫只有低龄若虫能活动,靠其活动扩散的范围是有限的,所以多是稳定在局部果园发生。但该虫通过苗木或其它途径进入新果园后,若不加以有效防治,几年后也可密密麻麻分布枝干上,严重时也可使枝条枯萎,甚至造成死树或毁果园。

防治技术应以越冬人工防治与生长期喷药防治幼蚧相结合。

1、越冬防治,可通过抹、刷、刮、粘、剪来消除树皮上越冬的雌成蚧。抹,就是带手套直接抹杀蚧虫;刷,就是用硬刷或铜丝刷等刷掉枝干上蚧虫;刮,就是用适当硬物刮掉或压死蚧虫;粘,就是用粘土柴油乳剂(柴油1份+细粘土1份+水2份,混合而成)粘杀树干上的虫体;剪,就是结合修剪剪除被害严重的枝条。

2、生长期喷药防治幼蚧,主要在各代孵化后,幼蚧尚未形成介壳以前的分散活动期(5月中旬、7月中旬、9月中旬)喷药防治幼蚧。药剂可选用48%毒死蜱乳油1000~1200倍液或52%高氯·毒死蜱乳油1200~1500倍液喷雾。

5月中下旬第1代若虫孵化期,但也是樱桃结果期,所以要慎用农药,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可控制其为害,在7月上中旬喷药防治其第2代若虫。另外,发芽前喷波美5°石硫合剂对桑白蚧也有一定抑制效果。

红颈天牛。

利用成虫中午多静伏在枝干上的习性,人工捕杀;当洞口发现新鲜虫粪时,人工挖虫并洞内蛀入20倍毒死蜱,并用泥巴堵死虫口。

桃潜叶蛾。

发现幼虫危害叶片或成虫时,立即喷布高氯灭幼脲2000倍液进行防治,间隔15—20天,连喷2次。

樱桃不结果的防治方法

导致不挂果的原因:

一是有可能气候不适宜。

二是栽培管理不当,导致树势生长过旺,花芽未形成,也会不结果。

防治措施:

1.要看当地是否适宜种植樱桃。樱桃有中国樱桃和欧洲甜樱桃之分,中国樱桃适应性广,而欧洲甜樱桃适应性相对较窄,对气候条件要求较严格,要求光照充足、降水较少、昼夜温差大、冬季低温量充足,否则成花困难,或花芽分化发育不良。

2.合理夏季修剪。樱桃幼龄树往往不容易成花,必须采取合理的夏季修剪,如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对背上枝掐尖或留30厘米剪梢,在7~8月份进行拉枝,骨干枝拉至80度左右,辅养枝、结果枝拉至90度以上,控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和花簇状短果枝形成,提早结果。

3.采取促花措施。对不结果的樱桃树可反复摘心,6~8月进行叶面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如多效唑,可有效控制生长势,促进植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从而促进花芽分化,达到结果的目的。

4.花期保花保果。盛花期喷0.3%~0.5%硼砂溶液,或0.3%尿素+0.3%硼砂+0.3%磷酸二氢钾1~2次。

5.加强病虫害防治和肥水管理

关于本站